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中化国际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529.25亿元,同比下降2.48%,相比2023年中化国际净亏损18.48亿元,2024年预计亏损将进一步扩大至28.56亿元,扣非后可能达到38.57亿元。
主要受化工行业整体低迷、产品价格 “内卷” 及库存减值影响,明面上核心财务指标营收微降,实际亏损持续扩大。
2024第四季度营收134.34亿元,同比增长19.32%,但受化工品价格下跌拖累,单季净亏损达23.2 亿元,环比扩大338.91%。
近期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到58美金附近,已经回到N年前的正常价格,对石化厂来说,原油作为石化厂的核心原料,其价格下跌直接降低生产成本,但在国内,反而加剧了需求疲软和行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近几年再新能源替代加速下,成品油消费持续疲软,四桶油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级,搞高附加值产品,你们要搞的材料业务,乙烯、PP、PE、ABS、PC、PA66等等,哪一个不是产能过剩,重资产投入,相比三桶油,中化是没有开采桶油优势的,三桶油都有油田的开发优势,尤其是中石油和海油,成本更低。
既然讲到三桶油,那么看看三桶油在化工业务的数据,看看有开采与炼化先天优势的三桶油,是否在化工板块挣钱?
看着很挣钱是吧,那么为什么中石化的体量最大,挣钱更少?中海油反而更多?从盈利结构看:中海油凭借低成本上游业务(桶油成本28.52美元)实现高利润率,中石化下游炼化占比70%,受油价波动影响更大,下面以中石化为例,简要的讨论化工板块业务:
中国石化全年乙烯产量1347万吨,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8345万吨,出口量同比增长13.1%。
2024年化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5239亿元,同比增长1.7%。主要归因于化工产品销量、价格同比增长。但经营亏损人民币100亿元,同比增亏人民币40亿元。
再次验证了,开矿、炼油就就是产业链的最挣钱的环节,就算沙特阿美,主要利润也是卖油桶,下游乙烯、树脂、聚合物根本不挣钱,大环境与大周期的底部,塑料君预计今年上半年,有可能还亏损扩大,欢迎到时候再来打脸。
今年开年到现在,塑料君明显感受到化工龙头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开始双杀,尤其国有大型化工企业,产业转型扩产之下,与民企的内卷中,民企的杀价抢跑,犹如雪山之下,先跑的兔子,大体量而无绝对技术与市场控制力的国企,在雪崩之下,凄寒淹没!
既然上面讲到,中化相比三桶油没有开采桶油炼化的优势,才导致下游化工品巨亏扩大,那么问题有来了,同样没有桶油优势的恒力石化、盛虹石化是否也陷入巨亏呢?先看数据:
恒力石化炼化业务占比60%,抗周期能力较强;盛虹石化新能源材料贡献主要利润,但炼化亏损拖累整体业绩。
恒力石化在行业低迷中实现净利润微增,毛利率保持9%以上;盛虹石化因炼化业务亏损,但是2025Q1已经利润转正,扭亏为盈了,相比中化的进一步扩大亏损,对比非常明显,为何中化在市场波动时变得脆弱?
以下内容来自第三方网友,展示内容作了打码处理,内容观点并非代表塑料君观点。
内容很多,打码都打不完,就上三张图吧,后面内容不上了,比较敏感,本话题结束,就公布的财报数据而言,我也懒得深挖了,搞不好出事。继续回到主题,在雪崩之前,为何总慢一步?这不只是中化的问题,是所有国有大型化工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在化工材料业务板块正陷入温水煮青蛙式的生存困境,传统产能过剩,叠加新能源车与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更让其陷入转型焦虑。
当杜邦、巴斯夫在高端化工材料领域构建技术护城河时,国内企业仍在低端通用塑料市场打价格战,残酷现实,暴露出原始创新能力的致命短板。
市场化竞争并非计划经济,从管理型转换到服务型、从堆业务型转换到技术驱动型,也许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才能在这场材料竞争中实现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如果你对这些工程塑料感兴趣,关于成本、行情、规格、性能和项目,请扫底部码,获得材料成本、性能评估的优化服务方案,让您一年轻松省钱过万。